校友之家
校友動态
首頁  >  校友之家  >  校友動态  >  正文
優秀校友事迹(五):雷進傑

發布時間:2017-04-07 點擊數:

人物檔案雷進傑,生于1961年10月,湖北松滋人,1982年武漢化工學院畢業後分配到江漢油田工作。1999年獲石油大學管理學碩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86年入黨,先後任江漢石油管理局環保綠化處副處長、鹽化工總廠副廠長、廠長。2002年4月,任江漢油田副總工程師兼鹽化工總廠廠長。曾榮獲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有特殊貢獻的科技與管理專家”、“勤政廉潔優秀領導幹部”和湖北省“領導幹部廉政典型”稱号。

人物語錄責任是工作動力的源泉,心裡裝着工廠、裝着職工,也就裝下了責任,承擔責任,不辱使命,就必須努力付出,争取回報;困難無時不在,辦法總比困難多,戰勝困難首先要有敢打必勝的堅定信念,任何時候,隻要保持良好精神狀态,滿懷熱情的去工作,就會迎來希望的曙光。

人生格言勤以敬業,廉以養德。

他把一個年虧損7760萬元,資産負債率107%的工廠,從死亡線上拽了回來。

他帶領工廠的技術人員大膽對引進裝置進行國産化技術改造,使漂粉精裝置的國産化率達到100%,氯堿裝置的部件國産化率達到90%。

他帶領全廠1400多名職工搶抓機遇,克難奮進,開拓創新,用8年的時間,使工廠的工業總産值翻了三番,2005年工廠實現工業總産值和銷售收入3.2億元,利潤500萬元。

他是常說,心裡裝着工廠、裝着職工,也就裝下了責任。

他就是中國石化江漢油田副總工程師、鹽化工總廠廠長雷進傑,一位用責任點燃人們心中希望之火的人。

雷進傑是1997年底接任江漢油田鹽化工總廠廠長的。當時的鹽化總廠不僅虧損7000多萬元,還面臨資金短缺、化工市場持續低迷等困難,瀕臨破産的邊緣,就連許多化工專家都認為當時想“救活”工廠難度很大,希望渺茫。剛上任的雷進傑,當時不知道這個投産時間不長,工藝設備都比較先進的工廠虧損的“症結”究竟在哪裡,但他知道,辦法總比困難多,隻要能找到制約提升效益的“瓶頸”問題,就能使工廠起死回生。

雷進傑受命于危難之時,組織的重托,職工的期望,時刻讓他感受着肩上這份沉甸甸的責任。上任的頭兩個月,他寝食不安,在辦公室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個難眠之夜。他分析工廠的資本結構、産品結構、能源結構、人員結構、生産運行方式、産品市場走勢和經營形勢,走訪效益好的化工企業,請專家來廠“會診”,發現除了市場和産品價格這些不可控因素外,導緻工廠虧損的主要原因還有資本結構、産品結構和能源結構不合理,富餘人員過多,尤其缺乏有市場競争力的拳頭産品。為此,他提出了“兩論三抓四調整”的工作思路,并團結黨政一班人,治理虧損“頑症”,打出了“精減冗員”、“拓展市場”、“技改創效”三擊重拳。他根據生産經營需要,調整了23個機構,合并了120個崗位,精減冗員700多人;組建市場調研小組,實施市場拓展戰略,實現了産品的滿産滿銷;僅1998年到2001年就實施技改項目68項,每年創效2000多萬元。雷進傑上任後的頭三年,江漢鹽化工總廠從增虧到減虧,從減虧到止虧,從虧損到盈利,一年上一個新台階,終于使工廠在2005年扭虧為盈。

工廠盈利了,鹽化工揚眉吐氣了,鹽化工人心中的希望之火被點燃了。但深谙化工市場規律的雷進傑知道,扭虧脫困的鹽化工總廠,隻是大病初愈,要讓希望之火不泯滅,要讓希望之火越燒越旺,就必須發揮技術優勢,做強做大拳頭産品,為工廠強身壯骨。為此,他先後組織了漂粉精裝置和離子膜燒堿裝置的國産化研究、鈉法漂粉精和離子膜燒堿的生産技術研究,克服困難,不辭辛勞,努力争取中石化集團公司和江漢油田的資金支持,轉化技術研究成果,在原有的第一套漂粉精裝置和燒堿裝置的基礎上,先後上了兩套年産5000噸的漂粉精裝置和兩套年産2萬噸的離子膜燒堿裝置,他組織建設的這四套裝置投資省,速度快,質量好,都是當年立項、當年建成、當年見效。單套漂粉精裝置比第一套節省投資都在5800萬元以上,單套離子膜燒堿裝置比國内建同類裝置節省投資2000萬元。目前,鹽化工總廠漂粉精産品的年産量已由最初的不到3000噸增加到18000噸,燒堿産品的年産量由不到3萬噸增加到8萬噸。江漢鹽化工總廠現已成為排名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漂粉精生産基地,漂粉精産品遠銷美國、澳大利亞、菲律賓、泰國等58個國家和地區,具有知識産權的漂粉精生産技術成為鹽化工總廠具有核心競争力的技術。鹽化工總廠生産的離子膜燒堿和鈉法漂粉精被評為湖北省精品名牌産品,漂粉精産品還被國家科技部列為國家重點發展的新産品,工廠産品的市場競争力和發展實力大大增強。

鹽化工總廠的職工心裡裝着雷廠長,他們說:“鹽化工能起死回生離不開雷廠長,沒有雷廠長也就沒有鹽化工的今天。”雷進傑心裡也裝着職工,他說:“每當腦海裡閃現全廠那1400多雙期待的眼睛,就有一種責任迫使自己努力工作。”是的,為了拯救瀕臨破産邊緣的工廠,為了帶領職工闖出一條光明之路,做為領路人,他的确付出了很多很多。在任鹽化工總廠廠長的8年時間裡,特别是在最開始工廠扭虧解困的1000千多個日日夜夜裡,為了拓展産品市場、争取集團公司政策和資金支持,他每年有大半年的時間都在外面跑業務,有時,随行人員看他工作太辛苦,建議他到路過的風景名勝做短暫的休整,可他總是放不下手頭的業務,割舍不下自己的工廠,他到上海出差20多趟,沒逛過外灘,也沒去過南京路;有10多次到江西、安徽跑業務,至今沒有上過廬山和黃山。在外跑業務,披星戴月,奔波勞碌,在廠裡幹工作,他也是不分節假日,不分雙休日,每年除夕和大年初一,他都在廠裡跟崗位職工一起度過。即使受傷住院,他也時時牽挂着工廠。記得擴建第一套漂粉精裝置的那段日子,他天天吃住在工地,同職工一起摸爬滾打。當設備進入安裝調試階段時,他的腿因在工地負傷,不得不住院手術治療。在醫院裡,他成天都想着工程項目,吃不香,睡不穩,幾次要求出院,都被強行制止。為了不誤工期,他幹脆把病房當成辦公室,一邊打點滴,一邊與現場施工人員聯系,詢問工程進度,指揮工程施工。後來,這個工程項目8 個月建成投産,比計劃縮短工期3個月,比計劃節約投資1194萬元,集團公司給建設這套裝置的評價是“投資最省、質量最優、效益最佳”。

鹽化工總廠的職工心裡裝着雷廠長,但“勤奮敬業,勇于開拓”并不是他在職工心中的全部份量,在職工眼裡,雷進傑還是位勤儉廉潔的好廠長。他常說:“君子愛财,取之有道,不義之财,分文不取”。1998年,江漢油田的荊華公司合并到鹽化工總廠後,其财務賬上挂有應付某建設公司工程款70萬元,對方多次催款,并派人送來1萬元給雷進傑。這反倒引進雷進傑的警覺,他當即退回了禮金,迅速組織基建、财務人員認真清查,結果應付款僅7.9萬元,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62萬多元。一次,雷進傑患病住院,有些業務單位認為這是聯絡感情的好機會,提着禮品,揣着禮金前去“慰問”。出院後,他将推辭不掉的7000元禮金如數上交,将30餘份價值2000餘元的營養品送到了總廠的鹽花賓館。據不完全統計,8年間,他先後30多次主動上交、退回禮金、用禮金沖減對方貨款總價值20萬元。在雷進傑的辦公桌的玻璃闆下有一張他上交禮金的清單,同樣的清單在他家裡的茶幾上也有一張。他說,這既是提醒送禮人,又時時警醒自己和家人。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雷進傑也十分注意節儉,他常教育廠裡的中層幹部說:“無論什麼時候,勤儉持廠的好傳統都不能丢,一定要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雷進傑在外面出差的機會比較多,不少情況都是他和随行人員一道自己找旅館。剛開始,随行的同志,怕丢廠長的面子,總找大賓館。雷進傑對他們說,住一個晚上幾百元,職工半月的工資還不夠,這錢花的不值。再說,廠裡還很困難,能摳一點是一點。随行人員看他态度堅決,也就不再說什麼了。出去多了,不少同志知道了他的脾氣,也不再講究了,總先找出行方便、幹淨便宜的旅館住。有時,碰到一個床位10幾塊錢的小旅社,他們也一樣住。雷進傑的愛人是老師,每年有兩個假期,有時出差的時候,别人建議他也帶妻子出去轉轉,也有用戶邀請他們一起去看看當地的風景名勝,或到客戶家做客,全都被他婉言謝絕了。

鹽化工總廠的職工心裡裝着雷廠長,他們說,有一位勤奮廉潔的好廠長,工廠就會有希望,職工就會有盼頭,幹工作就會有勁頭。雷進傑的勤廉作風影響着周圍的同志,感染着身邊的職工。他用責任和勤廉,點燃了職工心中的希望之火,也為自己的人生勾勒了一條亮麗的風景線。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