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常琬笛)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緬懷革命先烈,追尋紅色記憶,7月22日,77779193永利官网“曜研”研究生暑期社會實踐團聯合“許願計劃”實踐團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通過參觀南漳縣“紅色熱土”主題百年黨史文獻展、祭掃荊山烈士陵園等方式追尋先輩足迹,傳承紅色精神。
緬革命先烈 汲前進力量
華夏怎圓強國夢,初心勵志固江山。為緬懷革命烈士、弘揚愛國主義精神,7月22日上午,實踐團成員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來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南漳縣荊山烈士陵園緬懷先烈。

“1970年至1974年間,駐漳某部隊先後有38名官兵在荊山國防工程施工建設中光榮犧牲,為悼念為國防建設而犧牲的烈士們,1994年駐漳某部隊和民政局共同出資策劃修建‘荊山工程兵烈士陵園,并将烈士們移至此陵園集中安葬,供後人瞻仰,讓工程兵精神代代相傳……”實踐團成員們講解到。




隊員們拾級而上,巍峨的紀念碑樹立山頂,紀念碑上“英雄烈士 永垂不朽”八個大字格外醒目,青松翠柏簇擁着烈士墓,成員們拿起掃帚,輕拂落在烈士墓碑上的枯葉,掃去紀念碑前的沙礫。憶往昔峥嵘歲月,先輩們為了新中國的國防建設,不惜奉獻出年輕的生命,全體成員面對烈士紀念碑肅立默哀,以實際行動接受紅色精神洗禮。
觀曆史脈絡,傳紅色精神
22日下午,實踐團成員來到南漳縣黨史館,在解說員的引導下,參觀了“紅色熱土”——南漳縣百年黨史文獻展,實地接受了百年黨史學習教育。

南漳是鄂北地區最早建立蘇維埃政府的革命老區之一,1928年荊山起義震驚鄂北。時任臨吉鄉(今薛坪鎮)黨支部書記的張道南發動貧苦農民,建立地方革命武裝,組建農民協會,在張道南的帶領下,農民武裝連續繳了當地地主與土豪的槍械,取得了起義的勝利,并于薛坪成立蘇維埃政府,随後在雷家坡、關廟垭、三景莊和崔家莊、白洛河四戰四捷,粉碎了國民黨政府的軍事“圍剿”,保衛了新生的紅色政權,擴大了蘇區範圍。
在長期艱苦卓絕的鬥争中,南漳留下豐富的紅色資源。南漳縣是中國共産黨的鄂北地區革命思想建設的重要地點,更是鄂北地區革命文化的沉澱地和紅色教育基地,南漳縣黨史館記錄了中國共産黨領導鄂北地區革命的光輝曆程。




在參觀中,大家認真聆聽講解,仔細觀看了展館中陳列的每一幅圖片、浏覽每一段文字,知史愛黨,知史愛國,成員們再一次感受了中國共産黨走過的不平凡的百年曆程和取得的偉大成就。

面對入黨宣誓牆,實踐團的黨員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舉起右拳,莊嚴宣誓,一同重溫入黨誓詞,铿锵有力的宣誓聲響徹整個黨史館。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通過此次實地黨史學習教育,實踐團成員們深感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奮鬥是青春最靓麗的底色,行動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化藥學子将繼續傳承紅色基因,延續紅色血脈,在實踐中不斷錘煉提升自我,勇于承擔新青年的責任與擔當,在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中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審稿 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