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
    學術活動
    首頁  >  學術活動  >  正文
    武漢理工大學肖金生教授來校講學

    發布時間:2019-05-06 點擊數:

    本網訊(通訊員沈霁月 55上午77779193永利官网77779193永利官网,綠色化工過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湖北省新型反應器與綠色化學工藝重點實驗室邀請,武漢理工大學肖金生教授訪問我校做了一場題為基于吸附的氫氣純化與存儲-兼談‘氫能時代’”的學術報告。報告會77779193永利官网副院長田琦峰教授主持,學院師生共計200餘人參加了報告會

    在報告中,肖金生教授指出氫氣純化技術是将各種工業氣體原料氣,經催化除氧,吸附幹燥和過濾除塵而獲得高純氫氣,是一種催化型純化(淨化)裝置,本裝置采用特制的催化劑,具有較高的活性,能使工業氣體中雜質氧降到10ppb以下,并可長期使用,無須再生處理。肖教授同時指出,儲存和運輸是一大難題與氫氣的供給相比,儲存和運輸問題更為嚴重。認為,産氫與用氫不在同一地方,将廉價的副産氫電解水制氫的氫儲存和運輸到用氫地點-加氫站,是燃料電池車大規模示範的關鍵環節。目前,我國氫氣儲存和運輸技術仍不足,存儲和運輸企業較少,氫氣制備及加注企業的産業化水平低。從技術角度看,目前工業上主要采用-253℃下的液态氫,或700個大氣壓以上高壓氫氣進行氫能源的存儲和運輸。對于液态氫來說,由于氫氣的熔點很低,實現氫氣的液态化很難,從經濟角度看,儲存和運輸液态氫并不劃算。另外,液态氫會“吸收”金屬容器生成氫化物,降低氫氣的純度。近年來,科研人員發明了化學儲氫方法,即讓氫氣存儲于化學物質中,或者與某種物質進行化學反應,需要使用時通過加熱或者利用隔膜提取出來。不過,現有技術成本高且存在安全隐患,是氫能源利用技術中的一個關鍵瓶頸。全球已經有許多國家開展了相關的研究工作,從金屬氫化物到納米碳材料,各國都在想方設法提高單位容積内的儲氫量,以期達到連續性使用,這同時還牽涉到儲氫材料的研究,如何能夠達到安全、便攜,這也是未來氫能源能否大規模推廣的關鍵。

    此次講座,擴大了學生知識面,豐富了學生的專業知識儲備,對于今後的專業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肖金生教授簡介:

    肖金生,男,1962年生,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獲清華大學工程熱物理博士學位。現為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汽車運用系教授,兼任加拿大三河城魁北克大學(UQTR)氫能研究所客座教授。近五年主持參與科研項目3項,其中包括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均已結題。發表核心以上學術論文六十餘篇,近三年發表ESI源期刊論文21篇,主要發表雜志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017年影響因子為4.229。

    主要研究方向:氫能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系統建模;氫氣純化、存儲與加注過程優化;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熱管理與安全。

    審稿人:王雪梅

    主講人 時間
    地點
    年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