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李哲倫)2月18日下午,湖北省科技創新大會在洪山禮堂隆重召開,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省委書記應勇出席大會并講話。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曉東主持會議并講話。副校長張彥铎參加了會議。會議頒發了2020年度省科學技術獎。我院丁一剛教授主持完成的“濕法磷酸及伴生資源高值化利用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獲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我院郭嘉教授主持完成的“綠色催化合成五氯吡啶生産關鍵技術及應用”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丁一剛教授作為獲獎項目代表參會并登台領獎。

丁一剛教授主持完成的“濕法磷酸及伴生資源高值化利用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項目針對我國磷礦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基于化工傳遞過程中的強化原理,發明了集非等溫撞擊流結晶—全自動離心過濾—冷熱分流流化幹燥于一體的連續大規模化生産工業磷酸一铵技術。該科技成果不僅突破了工業磷酸一铵生産中自動化程度低、産品質量穩定性差、能耗高等的瓶頸,實現了由間歇生産向連續大規模化生産的跨越,也解決了長期以來濕法磷酸生産過程中伴生F、Mg、Ca、Si等資源未得到有效開發利用以及産品附加值不高等一系列難題,實現了濕法磷酸及伴生資源的清潔化、高值化利用,對長江大保護有着極其深遠的意義。産品的綜合能耗位列“石油和化工行業重點耗能産品能效領跑者”榜首。成果應用于湖北祥雲(集團)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宜化肥業有限公司、湖北六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五環工程有限公司等相關龍頭企業,極大地提高了我省磷資源綜合利用的技術水平和行業地位。

郭嘉教授主持完成的“綠色催化合成五氯吡啶生産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針對農藥、醫藥及染料合成的中間體五氯吡啶生産過程中催化劑選擇性差、使用壽命較短,因反應器結構不合理等導緻生産成本高,氯氣洩露以及五氯吡啶粉塵存在安全和環保隐患等技術難題,與宜昌恒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攻關,開展了綠色高效Co-Fe-Mg複合負載型催化劑、固定床反應器優化與集成、綠色連續化産品捕集新工藝的研發。該科技成果于2014年開始在宜昌恒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推廣應用,已建成實際生産能力達年産1500噸的生産線,經濟效益顯著,并新建了全球最大規模3000噸/年五氯吡啶生産裝置,目前處于試運行階段。宜昌恒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已成為國内外市場上五氯吡啶最主要供應商,目前全球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新裝置建成投産後,将進一步替代進口,并逐步出口,占據國際市場。經第三方機構組織鑒定,項目總體工藝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據悉,省科學技術獎每年評審一次,旨在獎勵在科學技術進步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公民或組織,調動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是對全省企業、高校院所開展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的一次集中檢驗。2020年度省科學技術獎共授獎327項,其中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2項,自然科學獎40項,技術發明獎30項,科學技術進步獎228項,科學技術成果推廣獎12項,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獎15項。
近年來,我院高度重視科研工作,不斷完善獎勵激勵機制,激發教師的科技創新意識和科研獎勵申報熱情。“十四五”期間,我院将認真貫徹落實全省科技創新大會精神,繼續圍繞國家戰略和地方産業需求開展有組織的科研,發揮學科優勢,加強技術創新,培育标志性成果,強化與優勢企業的交流合作,進一步提升社會服務能力,并力争為學校“雙一流”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審稿人 王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