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位授權點基本情況
本學位點源于湖北化工石油學院1972年建校時的化學工程系。 1998年起,學校開始招收化學工藝方向的研究生;2008年獲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化學工程與技術碩士授權一級學科培養單位,2013年獲批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14年獲批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目前,該學位點是湖北省一流學科培育建設學科,本評估周期内,學位點不斷完善教育管理制度,提高生源質量,強化過程管理,優化分層分類培養體系,努力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已成為化工學科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本學位點設有化學工程、化學工藝、工業催化、應用化學和生物化工5個二級學科方向,學位點相關的工程學、化學、材料科學3個學科均已進入全球ESI排名前3‰,環境/生态學和農學2個學科進入全球ESI排名前1%。本學科強力支撐磷礦及其伴生資源綠色高效開發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申報與組建,2025年1月正式獲批。
2024年度,本學位點招收研究生113名,其中博士生47名、碩士生66名;授予學位86名,其中博士學位26名,碩士學位60名。
1 目标與标準
1.1 培養目标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良好道德修養和學術品德,掌握堅實寬廣的化學工程與技術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業知識,至少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和獨立負責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能夠在科學研究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的成果,具有強烈的科學探索精神、優良的創新能力、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寬廣的國際視野,可在與本專業相關的高等學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單位從事教學、科研和工程研究、設計開發與技術管理等工作的創新型高層次人才。
1.2 學位授予标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及相關規定,結合本校實際,本學位點制定了化學工程與技術博士研究生的學位授予标準。遵循教育部和科技部《關于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标使用樹立正确評價導向的若幹意見》指導原則,于2024年11月15日修訂培養方案,調整相關業績指标(表1)。
表1. 本學位點博士/碩士研究生獲得學位相關業績要求

2 基本條件
2.1 培養方向
本學位點緊密圍繞國家戰略需求,服務湖北省及長江經濟帶建設,形成了化學工程、化學工藝、生物化工、應用化學、工業催化5個特色鮮明的學科方向。
2.2 師資隊伍
本學位點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基礎紮實、科研和工程實踐能力強的師資隊伍,每個學科方向均擁有學科帶頭人1人、中青年學術骨幹4-5人、其他教師15人左右。現有專任教師110人,其中國家傑青2人,國家優青1人,青年長江1人,具有省部級以上人才稱号的59人。現聘有博士生導師41名、碩士生導師62名,包括55名教授和43名副教授,具有海外背景的教師52人,平均年齡44.8歲,45歲以下教師占59%,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比97%。
本學位點堅持引進與培育并重,2024年自主培養國家優青1人、青年長江1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學科師資隊伍情況如下表。
學科方向 | 項目 | 姓名 | 年齡 | 職稱 | 主要師資隊伍 |
化學工程 | 帶頭人 | 丁一剛 | 62 | 教授 | 該培養方向共有教師32人,均具有高級職稱。 |
中青年學術骨幹 | 1 | 王存文 | 46 | 教授 |
2 | 鄭小濤 | 49 | 教授 |
3 | 池汝安 | 43 | 教授 |
4 | 張臻悅 | 44 | 教授 |
5 | 何東升 | 40 | 教授 |
化學工藝 | 帶頭人 | 喻發全 | 57 | 教授 | 該培養方向共有教師32人,均具有高級職稱和博士學位。 |
中青年學術骨幹 | 1 | 郭嘉 | 55 | 教授 |
2 | 羅曉剛 | 45 | 教授 |
3 | 汪鋒 | 46 | 教授 |
4 | 徐源來 | 42 | 教授 |
5 | 黃齊茂 | 50 | 教授 |
工業催化 | 帶頭人 | 易群 | 39 | 教授 | 該該培養方向共有教師23人,均具有高級職稱。 |
中青年學術骨幹 | 1 | 姜興茂 | 59 | 教授 |
2 | 陸小軍 | 45 | 教授 |
3 | 史利娟 | 38 | 教授 |
4 | 宋文靜 | 35 | 教授 |
5 | 吳華東 | 39 | 教授 |
應用化學 | 帶頭人 | 餘軍霞 | 45 | 教授 | 該培養方向共有教師17人,均具有高級職稱。 |
中青年學術骨幹 | 1 | 鄒菁 | 62 | 教授 |
2 | 張越非 | 48 | 教授 |
3 | 江吉周 | 40 | 教授 |
4 | 陳蘇芳 | 49 | 教授 |
生物化工 | 帶頭人 | 姚槐應 | 52 | 教授 | 該培養方向共有教師15人,均具有高級職稱。 |
中青年學術骨幹 | 1 | 李思悅 | 46 | 教授 |
2 | 肖春橋 | 49 | 教授 |
3 | 古雙喜 | 45 | 教授 |
4 | 劉根炎 | 39 | 教授 |
2.3 科學研究
(1)科研項目
2024年,本學位點研究生導師累計承擔國家重大研究計劃和重點研發計劃項目4項,國家面上/青年項目等科研項目9項,縱向科研總經費1940萬元,橫向項目總經費3000萬元。2024年獲批2025年開始啟動“粘土型低品位稀土礦選擇性提取機制研究”“酸性黃壤功能微生物資源及其在培肥改良中的作用機制”等國家重大研究計劃4項,累計科研經費1019萬元。
(2)科研成果
2024年,本學位點專任教師在《AIChE Journal》和《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等化工領域代表性期刊上發表高水平論文35篇。成果轉化和咨詢服務到校經費1054萬元。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4項,其中,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自然科學獎三等獎1項,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聯合會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
2.4 教學科研支撐
本學位點依托國家磷資源開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環境與化工清潔生産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綠色化工過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18個省部級及以上教學和科研平台,實驗教學與科研工作總面積達12000 m2,儀器設備總值超過5000萬元。配備Aspen Plus、AutCAD、Matlab等化工專業軟件,以及與化工相關的中英文圖書、報告、資料10000餘套(冊)。擁有完善的SCI和ACS等外文期刊數據庫,以及中國博士/碩士論文庫和中國知網等中文期刊數據庫。
本學位點擁有湖北省大化工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省級)和武漢安全環保研究院教育實踐基地等研究生校外實踐基地,以及湖北大峪口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研究生工作站、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荊門分公司研究生工作站、人福醫藥集團股份公司研究生工作站和宜昌恒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4個省級研究生工作站。
2.5 獎助體系
本學位點建立了完善的研究生獎助體系,包括國家獎學金和學業獎學金等;實施全面的助學金制度,幫助經濟困難學生;鼓勵研究生擔任科研助理,獲取勞動報酬;為優秀研究生提供出國交流機會,拓寬國際視野。2024年,本學位點研究生學業獎學金覆蓋率達100%,8名博士生和4名碩士生獲得國家獎學金。
3 人才培養
3.1 招生選拔
2024年度,本學位點博士研究生報考數量86人,錄取人數47人,報錄比182.98%,其中來自具有博士授權單位的比例為96%。碩士研究生累計報考數量131人,錄取人數66人,報錄比198.48%。
在保證研究生生源質量方面,學位點具體采取的措施如下:
(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了以書記、院長為組長,以黨委副書記、副院長、院長助理為副組長的招生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在全院範圍内營造招生宣傳人人有責的濃厚氛圍。同時實施相關人才選拔改革相關制度,改革人才選拔方式。
(2)加大招生宣傳:拓展線下資源精準宣傳,本年度研究生招生宣講團赴全國各地高校參加面對面宣講會10餘場;加強線上新媒體宣傳力度,在中國教育在線、湖北日報和湖北教育等17個全國知名媒體和招生咨詢平台進行宣傳。
(3)增強學科影響力:通過内部加強本學科的内涵建設,提升本學科的研究水平與人才培養水平,同時主辦化學工程與技術一流學科高端論壇和承辦2024年國内水性塗料與樹脂會議,增大在國内外的影響力,吸引優質生源。
3.2 思政教育
本學位點開設《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等思想政治理論課,并開設《工程倫理》和《學術規範和學術道德教育》等必修課程。開設大型思政公開課“加油中國”,此課程多次登上“學習強國”學習平台。
根據《中共77779193永利官网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意見》和《77779193永利官网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實施細則(試行)》,在課程體系中堅持立德樹人,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關鍵,健全“三全育人”格局。一是積極探索課程思政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育人功能,化工專業課程實現課程思政全覆蓋。二是立足學科,着力挖掘專業課程德育内涵,将長江大保護、工程倫理、新質生産力與綠色化工融入專業課程,突出育人價值。三是以青年教師工程能力提升計劃為抓手,着力提升專業教師育人意識和能力,構建專業教學思政育人新體系。本年度,教師丁一剛獲“全國模範教師”,何祿英獲首屆化工與材料類教學創新大賽課程思政組一等獎。
本學位點高度重視研究生輔導員隊伍建設。按照《77779193永利官网輔導員“青藍培育工程”》方案,本年度完成了優秀輔導員的培育工作;一年一度的新入職輔導員培訓會、每學期的輔導員大會和素質拓展活動等培訓活動,全面提升了研究生輔導員的理論水平和管理水平。學位點嚴格按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深入開展基層黨組織建設,以科研團隊建立研究生黨支部,團隊優秀教師為黨支部書記,開展校級研究生黨建“雙創”和“雙帶頭人”培育工作;堅持黨旗領航,創建了紅“磷”榮光、“紅細胞”、“紅色礦業 綠色發展”等多個鮮明的黨建品牌,持續推進研究生黨員先鋒工程;組建了研究生“微特先鋒”黨員志願服務隊,成立了研究生宣講團;打造了紅色雲黨建工作室,開展了研究生紅色教育系列活動,形成了“黨建+思政”工作模式。2024年,“磷資源綠色利用與強化科研團隊黨支部書記工作室”獲批校級第二批“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立項培育,“精細化工教研室黨支部”獲批第三批校級黨建“雙創”項目立項培育,研究生第四支部順利通過77779193永利官网第一批校級“研究生樣闆黨支部”驗收,李帥辰等研究生獲批77779193永利官网第二批校級“研究生黨員标兵”。
3.3 課程教學
本學位點開設博士研究生和碩士核心課程分别為20和22門。課程教學環節嚴格按照《77779193永利官网研究生課程教學管理辦法》、《77779193永利官网研究生一流課程建設運行與管理辦法》等文件的要求進行。課程教學注重知識結構的合理性,并持續進行課程教學改革。實施《77779193永利官网研究生教材建設管理辦法》進行教材建設,《水性塗料樹脂合成及應用》獲批2024年校級研究生教材建設項目立項。
3.4 導師指導
本學位點指導教師的選聘、培訓和考核按照《77779193永利官网博士/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遴選及管理辦法》、《77779193永利官网博導招生資格審核和博士招生指标分配實施辦法(試行)》、《77779193永利官网院聘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選聘辦法(2023年修訂版)》、《77779193永利官网研究生“四有好導師”評選實施辦法(試行)》等文件的規定執行。
碩士生導師的遴選工作每年進行一次,博士生導師的遴選工作每兩年進行一次,由校學位評定委員會負責組織實施,首次确認資格的研究生導師必須參加學校組織的導師培訓活動。實施“研究生導師年度資格審查制度”,每年3月初對所有研究生導師近三年的科研經費、科研論文和招生情況進行審核。如不滿足相關規定要求,将暫停招收研究生,甚至取消研究生指導教師資格。
2024年,本學位點新增博士生導師28人(其中校外導師12人),碩士生導師8人(其中校外導師1人)。新增導師均具有博士學位,且具有海外經曆或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經曆。
3.5 學術訓練
研究生學術活動(含創新創業實踐)按照《77779193永利官网研究生學術活動管理規定》、《77779193永利官网資助研究生出國(境)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或短期研修管理辦法》、《77779193永利官网研究生教育創新基金管理辦法》等文件開展。
本年度學位點舉辦“77779193永利官网研究生創新學術論壇”、“工大學術周”、“化學工程與技術一流學科高端論壇”等一系列學術報告數量累計超過50場次,累計學生參加人數近8000人。2024年,研究生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179篇,其中在《AIChE Journal》和《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等化工領域知名期刊上發表高水平論文35篇。
3.6 學術交流
根據《77779193永利官网資助研究生出國(境)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或短期研修管理辦法》,2024年本學位點教師及研究生在國外講學或在國際會議上做報告7次,主辦或承辦的國際國内學術會議4場;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武漢大學、中南民族大學等高校聯合培養研究生9名。
3.7 論文質量
本學位點嚴格按照《77779193永利官网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檢管理辦法》、《關于研究生學位論文匿名評審和論文複制率檢測的暫行辦法》等文件對研究生的畢業論文質量進行監督和管理。學位論文實行雙盲匿名評審,送 2 位同行專家進行評議,學位論文的文字複制比不得超過20%。按照《77779193永利官网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檢辦法》規定了每年抽檢對象,每年7月份對上一學年答辯的學位論文進行抽檢,碩士學位論文抽檢比例為25%,從管理制度上保障學位論文的質量。
本年度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匿名評審全部獲得通過,省校兩級學位論文抽檢均為合格,5篇博士學位論文和6篇碩士學位論文獲評校級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3.8 質量保證
研究生培養全過程評價制度健全,在從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開題報告、中期檢查、論文答辯、論文抽查等環節制定了詳細制度,明确學術規範和學術道德要求。按照《77779193永利官网研究生培養管理辦法》、《77779193永利官网研究生教育督導管理辦法》、《77779193永利官网研究生培養指導委員會管理辦法》、《77779193永利官网研究生教學、指導與管理事故認定處理辦法(試行)》等文件對研究生培養實行校、院(部)兩級管理。學位點通過制定科學的實施方案,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規範研究生教學過程管理以及質量監控,不斷提高教學和管理水平。成立了“研究生教育督導組”,對研究生培養過程進行檢查和監督;通過中期考核制度加強對研究生的管理,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學位點還設有學院學術委員會、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學院研究生教學督導委員會對研究生進行科研和教學管理監督。根據《77779193永利官网碩士博士招生名額分配辦法》,對于學位論文評審出現問題的導師,取消下一年度招生資格。對于學生畢業未達到學校要求的,延期畢業。嚴把質量關,保證學生的培養質量。
3.9 學風建設
本學位點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若幹意見》、《77779193永利官网研究生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實施辦法》、《77779193永利官网研究生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及處理辦法(試行)》等文件對研究生的學術道德和學術規範進行管理,2024年度沒有出現違反制度規定和要求的情況,沒有出現學術不端行為。
開展了形式多樣且内容豐富的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活動。例如,每年組織收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集中宣講報告會,參加學校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報告會;依托“研學空間”,圍繞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主題,多次組織師生論壇、沙龍和分享會等,開展“學風傳承”系列活動;結合社會實踐,開展研究生“研途”學子講壇,積極參與科普講解等。
3.10 管理服務
本學位點配備分管研究生工作副院長1名,專職研究生輔導員2名,教學管理人員2名,團隊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和管理能力,确保了學位授權點的日常運營順暢。
依據《77779193永利官网研究生教學、指導與管理事故認定處理辦法》、《77779193永利官网學生安全管理規定》和《77779193永利官网學生申訴處理辦法》等一系列文件,建全了相應的研究生權益保障制度,涵蓋了安全管理、過程監督、就業服務、畢業培訓、獎學金評定、學術誠信監督、心理健康輔導等方面,有效維護了研究生的合法權益。
本學位點高度重視在校研究生的意見和感受,定期開展滿意度調查,内容涉及教學質量、導師指導和生活設施等多個維度。據2024年調查結果顯示,研究生對學位授權點的整體滿意度較高,平均滿意度在98%以上。針對調研中體現的部分具體建議和研究空間持續進行進一步優化管理服務,提升研究生的學習和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和動力。
3.11 就業發展
2024年本學位點博士研究生一次性就業率為100%,高端就業率為100%;碩士研究生就業率均值為95.2%,高端就業率為39.4%。定期開展畢業生發展質量調查和收集用人單位意見反饋,用人單位滿意度均達到98.0%。
4 服務貢獻
4.1 科技進步
本學位點積極對接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湖北省“51020”現代産業體系,加速培育新質生産力,協同攻關解決綠色化工、電子化學品、新能源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卡脖子”難題。“濕法磷酸及伴生資源高值化利用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實現了濕法磷酸及伴生資源的高值化和可持續利用;“高參數承壓裝備的設計、制造與檢測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突破了國内最高綜合參數的40噸級大壁厚超高壓容器的“零缺陷”制造和狹長複雜内腔高精度自動檢測;“鉻化工清潔生産與綜合利用關鍵技術及産業化”實現了鉻資源高效提取和高質鉻系産品低成本制備,消除了鉻化工可持續發展的技術瓶頸,扭轉了行業污染事故多發态勢;利用微波與氣凝膠結合的方法,一舉攻克了新納米材料超細金屬粉體及生産裝置的技術難題,從而打破國際上西方某些國家對我國在這一領域尖端“卡脖子”技術的封鎖。低成本磷石膏淨化成套技術采用物理強化分級-雙反共浮選淨化技術,開發了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低成本磷石膏淨化成套技術,獲授權發明專利5件,反浮選藥劑已在雲圖控股、湖北祥雲集團、襄陽澤東化工等4家磷化工企業應用,為磷石膏高值化利用提供新的途徑和支撐。
4.2 經濟發展
本學位點堅持“融合創新、服務行業、立足湖北、面向全國”的服務面向,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地區經濟發展為主戰場,與宜化、興發、人福等上百家企業開展合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企業提供技術開發和咨詢等服務,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積極響應并支持武漢市“資智聚漢四大工程”,為企業開展行業人才培訓,開展長江沿線生态修複和環境保護服務工作。學校先後被評為服務湖北經濟社會發展先進高校、“就業湖北”先進高校。本學位點丁一剛教授團隊在磷石膏資源化利用領域取得關鍵技術突破,成果“濕法磷酸及伴生資源高值化利用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實現了濕法磷酸及伴生資源的高值化和持續利用,授權發明專利23項,攻克了磷化工領域“卡脖子”難題,為企業新增銷售額超12億元。成果“鉻化工清潔生産與綜合利用關鍵技術及産業化”技術在國内鉻化工行業的應用覆蓋率超過65%,近三年累計年産值97億,新增利稅16.3億,徹底解決該行業存在的污染問題。
4.3 文化建設
(1)完善文化服務體系。優化升級了學科的官網、“化之耀”微信公衆号、“文化長廊”等文化站點,構建了傳播社會主義文化的文化陣地。
(2)加強文化傳播途徑。通過每月的主題班會、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黨建活動等途徑進行社會主義文化傳播;在教師課堂和實驗室科研實驗中,融入思政元素;開展紅“磷”領航行動、紅“磷”先鋒行動、紅“磷”攻堅行動、紅“磷”鍛造行動和紅“磷”正風行動,着力推動黨建與文化建設深度融合,以高質量黨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和發展。
(3)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成立了“許願計劃”本碩博社會實踐團和“曜研”研究生實踐團。實踐團學生們學黨史、下社區、入園區、訪群衆,用“專業所能”精準回應“人民所需”,用專業知識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以實際行動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
二、學位授權點建設存在的問題
1. 領軍人才不足。現有專任教師110人,其中國家傑青2人,國家優青1人,青年長江1人,具有省部級以上人才稱号的59人, 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比97%。高層次領軍人才總量與國内頂尖化工學科相比仍有差距。拟制定和實施一系列人才引育政策,加大經費投入,以“招商”理念,學科方向精準引人,對國家級人才實行“一事一議”,通過待遇引人、事業引人、感情引人,确保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對現有人才實行“一人一策”,對标對表,補短闆、強弱項,針對性跟蹤培養,幫助他們盡快成長為國家級人才、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
2. 國家級獎項有待突破。建設期内本學科在科研獎項方面取得一定成果,累計獲省部級科研獎勵16項,其中湖北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 國家級獎項仍待突破。本學位點将進一步圍繞磷化工、精細化學品、新能源材料等“卡脖子”技術領域,集中資源培育具有原創性和産業影響力的科研成果。聚焦凝練學科方向,強化有組織科研,提升科研團隊的核心競争力,為國家級獎項申報體提供全方位支撐和準備。
三、下一年度建設計劃
1. 發展目标
(1)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下一年度,柔性引進或自主培養1-2名國家級人才和10名優秀年輕博士,培育4-5個研究方向的學科帶頭人和一批學術骨幹,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隊,進一步優化師資隊伍結構。
(2)學科建設進一步提檔進位。加強學科内涵建設,申報國家級産業學院,重點培育産出大人才、大項目、大獎項,支撐下一輪學科評估取得好成績。
(3)科研平台進一步建實建強。實質參與建設已經獲批的磷礦及其共伴生資源綠色高效開發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夯實綠色化工過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湖北省新型反應器與綠色化學工藝重點實驗室等現有平台,發揮平台的彙聚功能。
(4)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凸顯。力争獲批國家級重大重點類項目1-2項,科研經費5000萬元以上;力争獲省部級一等獎1-2項。實現高水平論文量質雙提升,其中在化工及相關學科頂級期刊發表論文10篇以上;授權發明專利40件,科研成果轉化超600萬元。
(5)國際化辦學水平進一步提高。擴大來華留學生的規模,提高生源質量。與國内外知名高校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提高學生培養質量。通過“請進來,走出去”加強師生與國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交流互訪;主辦或承辦1-2 場國際學術會議。
2. 保障措施
(1)注重人才引培。制定和實施一系列人才引育政策,加大經費投入,以“招商”理念,全院精準引人,對國家級人才實行“一事一議”,通過待遇引人、事業引人、感情引人,确保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對現有人才實行“一人一策”,對标對表,補短闆、強弱項,針對性跟蹤培養,幫助他們盡快成長為國家級人才、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
(2)優化學科方向。結合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經濟發展需求,聚焦磷化工等傳統優勢學科,增設與新興技術和産業相關的研究方向,加強與人工智能等交叉學科的融合。成立化工學部,制定化工及相關學科發展規劃,優化資源配置,實施“揭榜挂帥”制度,通過前資助和後補助的形式,加強對大平台、大人才、大項目、大獎項的培育建設力度,推動學科建設提檔進位。
(3)強化平台建設。梳理科研團隊,聚焦磷化工特色研究方向,積極參與建設磷礦及其共伴生資源綠色高效開發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發揮平台的彙聚功能。依托湖北三峽實驗室,聚焦磷石膏污染防治與綜合利用、微電子關鍵化學品、磷基高端化學品及應用、矽系基礎化學品及應用等研究方向,推動湖北省現代化工萬億産業集群發展。2025年,學校拟在流芳校區新建2棟全國重點實驗室,建築面積共4萬餘平方米,項目總投資約3億元,其中圍繞磷資源開發利用方向配套購置101套重大科研設備1.1億元。
(4)加強有組織科研。優化資源分配方案,激發老師們的科研熱情與動力。加強與國内外知名高校的合作,取長補短。與企業建立緊密的産學研合作關系,共同推進科研項目和科技成果轉化;加強與地方政府的合作,共建研發平台,參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為地方經濟提供智力和技術支持。
(5)加強交流合作。加強與國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聯合培養研究生,共同主辦國際學術會議;出台相關政策支持師生出國訪學和交流。同時加強學科建設内涵,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吸引優秀留學生來學位點學習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