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79193永利官网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專業學位類别代碼:086002 專業學位類别名稱:制藥工程
領域代碼: 領域名稱:
培養目标
生物與醫藥專業碩士學位是為适應創新型國家建設,滿足國家重大工程和重要科技攻關項目對工程應用型創新人才的需求,為生命科學、生物技術、環境生态學領域和醫藥産業培養擁護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具備一定創新能力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的應用研究型、工程應用型、工程實踐型、工程技術和管理工作的人才。
學科簡介及研究方向
生物與醫藥學科包括生物技術與工程、制藥工程兩個專業領域。本一級學科有專職教師70人,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萬人計劃”創新領軍人才1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A類”入選專家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等省部級高層次人才20餘人,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縱向科研項目100餘項。本學科為湖北省重點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設有湖北省“楚天學者計劃”特聘教授崗位。在新形勢國家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的重大需求下,符合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依托學校大化工優勢特色和優勢,建有綠色化工過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環境生态工程研究所、生态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長江水環境與生态安全研究所、生物食品共享平台等,注重生物、醫藥、食品、流域環境與生态等領域的交叉融合,服務于生物與醫藥相關行業。本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教學和管理等工作。
生物與醫藥下設置專業為生物技術與工程、制藥工程。領域方向圍繞“多學科、多技術、多行業”學科交叉融合和工程交叉特點,重視學術創新,注重職業素養培養。專業方向堅持“四個面向”,聚焦生态文明建設、雙碳計劃、生物技術、生物工程、食品高效資源開發與安全、現代生物醫藥、生命科學革命重大國家戰略,同時服務湖北省51020現代産業集群。
1. 生物技術與工程
(1)生物資源開發與應用
(2)生物工程
(3)食品資源開發與高質化利用
(4)生态環境技術與工程
2. 制藥工程
(1)合成藥物研究與開發
(2)藥物制劑技術
(3)制藥工藝與工程
培養方式
1.采用全日制培養方式,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在實踐中學習的原則。采用培養單位與實踐部門合作培養的模式。在培養過程中注意充分發揮研究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采用課程學習、專業實踐和學位論文相結合的培養方式。注重培養研究生獨立從事科學研究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建立以研究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更多采用啟發式、研讨式、參與式和專題式等教學方式,重視和促進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和個性健康發展。
2.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行雙導師制。校内導師為第一責任導師,由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豐富工程經驗的校内導師擔任,負責制定研究生培養計劃,指導研究生的課程學習和學位工作涉及的學術内容;校外實踐單位導師由工作在研發一線,具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和研究生指導經曆的專家擔任,參與制定研究生培養計劃,負責指導研究生的專業實踐和學位工作涉及的工程實際内容;導師指導應貫穿整個培養環節,導師組共同負責研究生思想品德、學風和職業素養教育,應定期進行交流溝通,及時協商解決研究生指導過程中的具體問題。
3.課程學習是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掌握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構建知識結構的主要途徑。課程學習須按照培養計劃嚴格執行,其中公共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選修課程主要在培養單位集中學習。
4. 專業實踐是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獲得實踐經驗,提高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應開展專業實踐,可采用集中實踐和分段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具有2年及以上企業工作經曆的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時間應不少于6個月,不具有2年企業工作經曆的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時間應不少于1年。
5. 學位論文研究工作是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在一定實踐經驗基礎上,掌握對工程實際問題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選題應來源于工程實際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應用背景。學位論文研究工作一般應與專業實踐相結合,時間不少于1年。
學制與學習年限
本類别學制為3年,學習年限最長不得超過5年(含休學)。培養環節按照“0.5+0.5+0.5+1.0+0.5”的方式安排。
第一學期(0.5年):主要完成公共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學習;
第二學期(0.5年):完成專業課程、選修課程學習;
第三學期(0.5年):開展專業實踐和學位工作選題;
第四-五學期(1.0年):完成學位工作并取得相關成果;
第六學期(0.5年):完成學位工作總結和學位申請材料、學位申請審核、答辯和授位。
其中,第二個0.5年與第三個0.5年的安排次序可互換。學術交流和社會實踐,可在學期間完成。
因故不能按時畢業需延長學習年限者,需提前辦理申請、審批手續。
培養環節
1 學術規範和學術道德教育:根據教研廳〔2019〕1号文件要求開設關于“學術規範和學術道德教育”的必修課程(6學時,不計學分),新生開學第一周進行“學術規範和學術道德教育”的必修課程(6學時,不計學分)。新生開學第一周入學教育集中組織。新生教育環節。
2 實驗室安全教育: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組織開展2022年度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檢查工作的通知》要求開設實驗室安全必修課(6學時,不計學分)。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組織開展2022年度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檢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新生開學第一周進行“實驗室安全教育”的必修課程(6學時,不計學分)。新生開學第一周入學教育集中組織,并完成實驗室安全準入考試。新生教育環節。
3 論文選題:完成專業課程、選修課程、案例課程、實驗類課程學習,通過專業實踐,使學生明确選題方向。開題報告的内容包括:選題來源與意義,相關的國内外發展狀況,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實驗方案及可行性分析,預期成果,以及工作進度安排等。第3學期。
4 學術活動(含創新創業實踐):按照《77779193永利官网研究生學術活動管理規定》開展,學術活動總學分數為2,參加8次學術交流報告或完成中國大學生互聯網+項目申報可取得1個學分。研究生在論文開題前應取得1個學術活動學分,在申請畢業答辯前取得剩下的1個學術活動學分。學術交流報告需提供相關的證明材料;中國大學生互聯網+項目申報需以項目負責人身份完成,且要提供完整的商業計劃書和路演PPT。總學分2。2-5學期。
5 專業實踐:按國家學位标準或指導性方案文件開展專業實踐和工作實習等實際應用方面教學工作,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專業實踐結束後須提交不少于5000字的《專業實踐總結報告》,須有專業實踐單位的考核評價意見,以及校外導師的審核意見,重點考核其完成專業實踐計劃任務情況、取得的專業實踐成果、以及研究生專業實踐的體會等内容,專業實踐考核分為通過和不通過,專業實踐成果評價等級分為優、良、中、差。專業實踐不通過的研究生,不能獲得相應的學分。 學分≥6。3-5學期。
專業實踐是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必修環節,是培養研究生熟悉相關行業領域工藝、流程、标準、相關技術和職業規範等的有效途徑,是研究生結合工程實際開展學位工作選題的重要階段,也是申請學位的必要條件;
可在本專業領域産業技術研究院、研究生工作站、聯合培養基地、聯合培養企業、或校内承擔有企業工程項目的(聯合)實驗室開展;
由校内導師和校外導師協商制定專業實踐計劃和考核要求,能夠滿足培養研究生工程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的需求,應包括相關領域工藝要求、操作流程、生産标準、工程規範、工程倫理、知識産權、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訓練内容;
專業實踐的内容應與研究生的培養方向相一緻,與研究生的學位工作選題有較緊密的關聯,通過專業實踐,使學生明确選題方向。專業實踐内容還應體現所解決工程問題的成效,包括技術或管理的難易程度和工作量。
6 中期考核:研究生中期考核在學位論文選題報告通過半年至十個月後開展。研究生進行自查,撰寫總結報告,導師和學院對研究生進行綜合評定,給予具體意見,并報研究生院審核和備案。中期考核合格者才能繼續進行學位論文工作。學院考核小組要對研究生論文工作進展等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總結學位工作進展情況,闡明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對階段性工作中與開題報告内容不相符的部分須進行說明,并對下一步的研究内容和工作計劃進行闡述。中期考核報告時原則應達到論文答辯的資格和條件。學分1。第5學期
課程設置與學分要求
總學分≥34學分(學位課≥17學分),修課學分≥24學分,公共必修課程≥8學分;專業基礎課程≥4學分;專業必修課程≥6學分;專業選修課程≥6分;補修課:不計學分
實踐環節:8學分,學術活動(含創新創業實踐) 2學分,必修專業實踐 (包括專業實踐計劃、專業實踐總結及報告等) 6學分
研究環節:2學分,開題報告 1學分,中期考核 1學分
學位論文
學位工作可通過多種形式開展,選題應來源于工程實際、國家和地區需求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術背景,應有較好的理論基礎和技術創新,具備充足的工作量,體現研究生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具有先進性、實用性,取得較好的成效。
學位論文必須在導師的指導下由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須在第三學期末結束前進行學位工作開題,并完成開題報告。開題報告的内容包括:選題來源與意義,相關的國内外發展狀況,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實驗方案及可行性分析,預期成果,以及工作進度安排等。在完成學位工作開題後一年内,須進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的内容包括:總結學位工作進展情況,闡明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對階段性工作中與開題報告内容不相符的部分須進行說明,并對下一步的研究内容和工作計劃進行闡述。
學位成果呈現多樣化,能夠反映研究生的能力和水平。在學院學位評定分委員會讨論建議授予學位前,生物與醫藥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必須以77779193永利官网為第一署名單位,完成以下科研成果至少1 項,方可申請學位:以本人為第一作者(或導師為第一作者、本人為第二作者)公開發表(含期刊編輯部的正式接收函)與學位論文相關的期刊(或以上)論文1 篇;或者與學位論文相關的研究内容申請專利1 件(要求實質審查階段或授權;排名第一或導師排名第一、本人排名第二);或者撰寫備案标準1 項;或者開發與論文相關的新産品1 個(提供相關證明);或申報新品種或新品系;或實質性的産業化;或實質性的工程項目的設計/規劃/管理。
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按照培養方案要求通過課程考核并取得規定學分、專業實踐考核合格、完成學位論文工作并按照要求通過學位論文答辯,可獲得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經校學位委員會審核通過後,授予碩士學位,可獲得碩士專業學位證書。
課程設置與考試要求
課程類别 | 課程編号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學時 | 學期 | 授課方式 | 考試方式 | 分組情況 |
A公共基礎課程1 | 0000008 | 自然辯證法 | 1.0 | 16 | 1 | 面授講課 | 筆試 | 第1組,選4-4門,必修7學分 |
0000010 | 綜合英語 | 3.0 | 48 | 1 | 面授講課 | 筆試 |
0000025 | 工程倫理 | 1.0 | 16 | 1 | 面授講課 | 筆試 |
0000026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 2.0 | 32 | 1 | 面授講課 | 筆試 |
0000012 | 英語口語 | 2.0 | 32 | 2 | 面授講課 | 筆試 | 第2組,選1-2門,選修2-4學分 |
0000014 | 中華文化交流 | 2.0 | 32 | 2 | 面授講課 | 筆試 |
0000016 | 矩陣論 | 3.0 | 48 | 1 | 面授講課 | 筆試 | 第3組,選1-3門,公共數學選不少于2學分 |
0000017 | 高等概率統計 | 3.0 | 48 | 1 | 面授講課 | 筆試 |
0000018 | 計算方法 | 3.0 | 48 | 1 | 面授講課 | 筆試 |
0000020 | 最優化方法 | 2.0 | 32 | 2 | 面授講課 | 筆試 |
0000032 | 随機過程 | 2.0 | 32 | 2 | 面授講課 | 筆試 |
B專業基礎課程 | 4085752 | 現代儀器分析 | 2.0 | 32 | 1 | 面授講課 | 筆試 | 第4組,選3-9門,學科基礎課不少于6學分 |
4086001 | 高等藥物化學 | 2.0 | 32 | 1 | 面授講課 | 筆試 |
4086002 | 現代藥劑學 | 2.0 | 32 | 1 | 面授講課 | 筆試 |
4086003 | 高等藥理學 | 2.0 | 32 | 1 | 面授講課 | 筆試 |
4086004 | 高等生物化學 | 2.0 | 32 | 1 | 面授講課 | 筆試 |
4086005 | 高等有機化學 | 2.0 | 32 | 1 | 面授講課 | 筆試 |
4086006 | 高等微生物學 | 2.0 | 32 | 1 | 面授講課 | 筆試 |
4086007 | 高等生化分離技術 | 2.0 | 32 | 1 | 面授講課 | 筆試 |
4086008 | 代謝工程 | 2.0 | 32 | 1 | 面授講課 | 筆試 |
4086009 | 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 | 2.0 | 32 | 2 | 面授講課 | 筆試 |
4086010 | 藥學進展 | 2.0 | 32 | 1 | 面授講課 | 筆試 |
4086011 | 藥學研究方法 | 2.0 | 32 | 1 | 面授講課 | 筆試 |
4086012 | 有機化合物結構鑒定 | 2.0 | 32 | 1 | 面授講課 | 筆試 |
4086013 | 學科前沿講座 | 2.0 | 32 | 1 | 面授講課 | 筆試 |
4086014 | 新藥研究與開發 | 2.0 | 32 | 1 | 面授講課 | 筆試 |
4086015 | 工業微生物 | 2.0 | 32 | 1 | 面授講課 | 筆試 |
4086017 | 藥物統計分析 | 2.0 | 32 | 1 | 面授講課 | 筆試 |
4086018 | 藥物合成技術 | 1.0 | 16 | 1 | 面授講課 | 筆試 |
4086019 | 高等環境微生物學(全英文教學) | 2.0 | 32 | 2 | 面授講課 | 筆試 |
4086037 | 分子生物學 | 2.0 | 32 | 2 | 面授講課 | 筆試 |
4086038 | 環境科學前沿講座 | 2.0 | 32 | 2 | 面授講課 | 筆試 |
4086039 | 科技英語寫作 | 2.0 | 32 | 2 | 面授講課 | 筆試 |
4086040 | 全球環境變化 | 2.0 | 32 | 2 | 面授講課 | 筆試 |
4086041 | 有機污染物分析 | 2.0 | 32 | 2 | 面授講課 | 筆試 |
4086043 | 環境土壤學 | 2.0 | 32 | 2 | 面授講課 | 筆試 |
4086044 | 生态水文學前沿 | 1.0 | 16 | 1 | 面授講課 | 筆試 |
4086051 | 食品功能因子開發 | 2.0 | 32 | 1 | 面授講課 | 筆試 |
4086052 | 科技文獻檢索及應用 | 2.0 | 32 | 1 | 面授講課 | 筆試 |
D專業選修課程 | 4085751 | 環境生物技術(環工專碩必修) | 2.0 | 32 | 1 | 面授講課 | 考查 | 第6組,選2-9門,可全校任選,課程總學分不少于24 |
4085764 | 現代環境監測技術 | 2.0 | 32 | 2 | 面授講課 | 考查 |
4086020 | 藥物分離與檢測科學 | 2.0 | 32 | 1 | 面授講課 | 考查 |
4086021 | 藥用高分子材料 | 2.0 | 32 | 2 | 面授講課 | 考查 |
4086022 | 中藥現代化關鍵技術 | 2.0 | 32 | 2 | 面授講課 | 考查 |
4086023 | 生物信息學 | 1.0 | 16 | 2 | 面授講課 | 考查 |
4086024 | 科技論文寫作 | 1.0 | 16 | 2 | 面授講課 | 考查 |
4086025 | 研究生創新課程 | 1.0 | 16 | 2 | 面授講課 | 考查 |
4086026 | 動物細胞培養 | 1.0 | 16 | 2 | 面授講課 | 考查 |
4086027 | 現代生物技術 | 2.0 | 32 | 2 | 面授講課 | 考查 |
4086028 | 分子檢測技術 | 2.0 | 32 | 2 | 面授講課 | 考查 |
4086029 | 高等環境生物化學 | 2.0 | 32 | 2 | 面授講課 | 考查 |
4086030 | 生物催化 | 2.0 | 32 | 2 | 面授講課 | 考查 |
4086034 | 環境化學 | 2.0 | 32 | 1 |
| 考查 |
4086045 | R語言在生态學中的應用 | 2.0 | 32 | 1 | 面授講課 | 考查 |
4086046 | 環境空間信息分析 | 2.0 | 32 | 1 | 面授講課 | 考查 |
4086047 | 基因組學 | 2.0 | 32 | 2 | 面授講課 | 考查 |
4086048 | 生物學數據統計與分析 | 2.0 | 32 | 2 | 面授講課 | 考查 |
4086049 | 微生物生态學 | 2.0 | 32 | 2 | 面授講課 | 考查 |
4086053 | 環境影響評價 | 2.0 | 32 | 1 |
| 考查 |
E公共選修課程 | 0000021 | 知識産權 | 1.0 | 16 | 1 | 面授講課 | 考查 | 第5組,選1-3門,公共選修不少于1學分 |
0000022 | 信息檢索 | 1.0 | 16 | 1 | 面授講課 | 考查 |
0000023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2.0 | 32 | 1 | 面授講課 | 考查 |
0000024 | 技術經濟學 | 2.0 | 32 | 1 | 面授講課 | 考查 |
I補修課 | 4086031 | 生物化學 | 0.0 | 64 | 1 | 面授講課 | 考查 | 第8組, 最多3門,跨專業錄取補修本科核心課程 |
4086032 | 微生物學 | 0.0 | 32 | 1 | 面授講課 | 考查 |
4086033 | 生物分離工程 | 0.0 | 32 | 1 | 面授講課 | 考查 |